中医小儿推拿系列课程
任意时段
小班
初级班: 一.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1.推法.2.揉法.3.拿法.4.按法.5.摩法.6.运法.7.掐法.8.捏法 二.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.头面部 2.胸腹部 3.上肢部 4.背腰部 5.下肢部 三.小儿保健推拿 中级班 理论 一.中医基础理论 1.阴阳五行 2.藏象 3.精气血津液神 4.经络腧穴 5.病因病机 二.儿科基础知识 1.小儿推拿发展简史.2.小儿推拿的适应症.功效.特点.操作原则.注意事项.禁忌症 2.小儿推拿流派介绍 3.小儿生理病理特点. 4.小儿生理常数 中医诊断学: 一.中医诊法: 1.望诊 2.闻诊 3.问诊 二.辨证: 八纲辨证:表里、寒热、虚实、阴阳 实操: 一.小儿推拿手法 1.推法.2.揉法.3.拿法.4.按法.5.摩法.6.运法.7.掐法.8.捏法 二. 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 1.头面部 2.胸腹部 3.上肢部 4.背腰部 5.下肢部 6.耳穴疗法 7.足底疗法 三.艾灸 四.拔罐 五.刮痧 六.小儿常见病症辩证调理 1.感冒 2.发热 3.腹泻 4.便秘 5.呕吐
课程详情
小儿推拿是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,以阴阳五行、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,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,使经络通畅、气血流通,以达到调整小儿脏腑功能、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。
小儿推拿的治疗体系形成于明代,以《保婴神术按摩经》等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为标志。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、线状穴、面状穴等,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、平稳着实,注重诊断辩证、配穴和补泻手法,对小儿的常见病、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,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。
清代的吴师机指出“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”,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与内治法基本一样,谨守病机,以期治病求本,调整阴阳,扶正祛邪。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,操作上结合艾灸、刮痧、拔罐、耳穴、贴敷等中医外治疗法,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、呕吐、食积、厌食、便秘、腹痛、脱肛、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发热、遗尿、夜啼、肌性斜颈、落枕、惊风等疾病,有很好的效果。不仅可解除小儿病痛,还具有提高小儿机体机能、增强免疫功能,未病先防的作用。
小儿推拿是绿色疗法,不必打针吃药,没有毒、副作用,安全、有效,也不需要医疗器械,手法简单易学,非常适宜在儿童家长中普及推广。即可作为专业技术调理小儿疾病,是大健康时代创业和就业的特色项目,也可以作为日常小儿调理和保健的常用方法。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,小儿推拿课程可分为三个阶段:
初级班:
一.小儿推拿基本手法
1.推法.2.揉法.3.拿法.4.按法.5.摩法.6.运法.7.掐法.8.捏法
二.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
1.头面部
2.胸腹部
3.上肢部
4.背腰部
5.下肢部
三.小儿保健推拿
中级班
理论
一.中医基础理论
1.阴阳五行
2.藏象
3.精气血津液神
4.经络腧穴
5.病因病机
二.儿科基础知识
1.小儿推拿发展简史.2.小儿推拿的适应症.功效.特点.操作原则.注意事项.禁忌症
2.小儿推拿流派介绍
3.小儿生理病理特点.
4.小儿生理常数
中医诊断学:
一.中医诊法:
1.望诊
2.闻诊
3.问诊
二.辨证:
八纲辨证:表里、寒热、虚实、阴阳
实操:
一.小儿推拿手法
1.推法.2.揉法.3.拿法.4.按法.5.摩法.6.运法.7.掐法.8.捏法
二. 小儿推拿穴位及操作
1.头面部
2.胸腹部
3.上肢部
4.背腰部
5.下肢部
6.耳穴疗法
7.足底疗法
三.艾灸
四.拔罐
五.刮痧
六.小儿常见病症辩证调理
1.感冒
2.发热
3.腹泻
4.便秘
5.呕吐